- 刘志迎;蔡志国;孙慧杰;
如何真正准确识别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清楚关键核心技术差距和被卡脖子风险所在,对集中力量研发攻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归纳已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文献基础上,从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界定出发,提炼三大特征,归纳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应遵循的一般流程,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核心技术应具有技术关键性、核心价值性和长期累积性三个特征;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框架应沿着领域选取、数据准备、方法选择与结果验证的流程逐步推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简约化和准确化。
2025年07期 v.39;No.34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0 ] - 张树满;何临砚;李元祯;
文章基于2014—2023年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知识基础观和制度理论,实证分析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合作广度和深度对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合作广度和深度对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补贴削弱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合作广度和深度对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与非国有领军企业相比,国有领军企业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合作广度和深度对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强。
2025年07期 v.39;No.343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0 ] - 薛希萌;李斌;张婷婷;张琪睿;
随着创新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企业能否在创新困境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以2019—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观测案例,融合动态QCA与倾向得分匹配(PSM)两种分析方法,从MOA理论切入,在识别企业创新困境产生的多元组态路径基础上,考究不同前因组态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企业高创新困境的形成是动机-机会-能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5条组态可使企业遭遇高创新困境,具体归纳为动机本源受限-能力缺失型困境、市场契机错失-能力不足型困境、学习吸收能力局限型困境三类;导致高创新困境的5条组态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存在差异化影响。
2025年07期 v.39;No.343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