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经济管理

热点聚焦

  • 金融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机制检验

    刘应元;郭文宇;

    文章选取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金融科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金融科技可通过促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省份,金融科技与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充分释放金融科技能效、加快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以及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1期 v.39;No.34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822 ] |[引用频次:0 ]
  • 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村数字经济的双重视角

    李彩平;张守夫;

    基于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主要变量,实证探赜二者间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粮食主销区、东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正向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作用机制显著存在。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乡村数字经济能够正向调节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研究结论对于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5年11期 v.39;No.347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248 ] |[引用频次:0 ]

开放与创新

  • CEO过度自信与探索式创新——基于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的方法

    方鑫;董静;陆亮亮;彭兴越;

    文章结合高阶梯队观和代理理论,综合运用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全面构建探索式创新指标,实证检验CEO过度自信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CEO过度自信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管理层能力和管理层稳定性作为边界条件强化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机制检验表明,CEO过度自信通过风险承担、创业导向和研发投入促进探索式创新的实施。从动态视角来看,伴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移,CEO过度自信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呈现正U型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非技术型CEO过度自信,技术专家型CEO过度自信对探索式创新的提升效应更显著;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技术变革速度快时,CEO过度自信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2025年11期 v.39;No.347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0 ]

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精神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效应与机制研究

    岳宇君;晏渡;

    弘扬企业家精神对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效果与机制尚待探究。文章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企业家精神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效应与机制逻辑。研究发现,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弘扬企业家精神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地理区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教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知识溢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企业家精神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目标起负向调节效应,营商环境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对邻近省级行政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5年11期 v.39;No.347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822 ] |[引用频次:0 ]
  • 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与可持续创新能力——基于混合方法的实证研究

    郭燕青;邹家祎;

    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主体。随着技术迭代和市场变化加速,如何激发作为内生动力的企业家精神,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亟须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复杂系统视角,构建企业家精神与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本分析与Word2Vec算法,结合公开数据综合测度企业家精神,并通过回归分析与fsQCA方法实证检验企业家精神对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组态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显著促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对技术、市场和组织三种核心创新能力呈“U”型影响,且在新技术与新模式领域表现出异质性;企业家精神存在洞察力驱动型、合作力驱动型和技术力驱动型三种驱动模式。

    2025年11期 v.39;No.347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0 ]
  • 数字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利用外资“增量提质”

    程云洁;刘娴;

    数字营商环境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催化剂,也是实现利用外资“增量提质”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60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营商环境对利用外资“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营商环境促进利用外资“增量提质”,且该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优化提升型城市群中更显著;企业家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契约精神在数字营商环境与利用外资“增量提质”间发挥中介作用;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创新环境和数字政务法治环境的优化使得利用外资“增量提质”效应更明显。

    2025年11期 v.39;No.347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263 ] |[引用频次:0 ]

长三角一体化

  • 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与协同创新——来自长三角的经验证据

    李一杰;油建盛;刘乃全;

    文章利用2003—2023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通过促进知识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有效提升区域内协同创新水平;不存在省级行政边界时,城市间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越近,市场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效应越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促进了长三角城市内部以及长三角城市与非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研究结论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11期 v.39;No.347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0 ]
  •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门槛效应及地理衰减边界——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杨万平;姚清宇;李冬;

    文章依托“门槛理论+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距离衰减规律”的理论体系,并借助空间门槛杜宾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门槛效应及地理衰减边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本地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呈现单门槛下的逐级递增效应,对邻地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溢出呈现单门槛下的逐级递减特征;当数字经济位于低门槛区间时,其正向溢出半径在175公里附近达到极限,而在高门槛区间下,数字经济的辐射范围增至395公里且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溢出态势;在城市功能转型、经济增长目标、市场需求潜力、公众环保诉求的影响下,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门槛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动态调节特征。

    2025年11期 v.39;No.347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154 ] |[引用频次:0 ]

经济观察

  • 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非对称影响

    何枭吟;陈汉驰;焦成焕;

    文章采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产业创新化、产业绿色化、产业开放化与结构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综合评价框架,考察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建设起到推进作用,但其对结构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强于其对产业创新化与绿色化的影响,而对产业开放化的影响不显著。并且,相较于数字产业化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效应显著且更强。此外,促进效应在产业体系高现代化水平地区更强,具有先发优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促进效应仅在数字经济高发展阶段显著,而在东部地区促进效应边际递减。

    2025年11期 v.39;No.347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656 ] |[引用频次:0 ]
  • 首发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许琰;

    文章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首发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发经济能够显著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地区,首发经济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与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首发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间接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门槛效应检验发现,首发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论为发展首发经济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11期 v.39;No.347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2030 ] |[引用频次:0 ]

管理视野

  • 数字产业集聚缓解城市资源错配——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李栋;李佼瑞;曹樱子;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显著缓解了城市资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缓解效应主要由数字技术应用业集聚推动且在中西部城市、内陆城市和外围城市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通过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削弱市场分割两条作用渠道缓解城市资源错配,地方政府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2025年11期 v.39;No.347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807 ] |[引用频次:0 ]
  • 清欠纾困:民企清欠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毕鹏;李添;纪莉莉;

    文章选用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民企清欠”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民企清欠”政策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企清欠”政策促进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营商环境进而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民企清欠”政策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民企清欠”政策通过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民营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研究结论验证了“民企清欠”政策在缓解融资约束、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有效性,可以为优化企业创新生态、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启示。

    2025年11期 v.39;No.347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0 ]

  • “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客座编辑

    <正>李守伟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社科优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气候金融与区块链金融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和重点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

    2025年11期 v.39;No.34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 “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征稿启事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警重强调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为深入探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各个关键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本刊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相关高质量稿件,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金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2025年11期 v.39;No.347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