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下载中心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697,016
今日访问量:207
2025年05期
热点聚焦·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引致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的理论纵深——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理论阐释

米加宁;李大宇;董昌其;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要素的崛起和价值机制的重构深刻改变生产要素禀赋和价值实现机制;以人民为中心构成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些变化标志着生产力要素正经历从物质型、资源型向智能型、数据型的系统性、革命性重构,生产关系正经历从资本逻辑向创新逻辑、从物质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调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对于破解现实发展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 年 05 期 v.39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政策设计”(23YJA630123)
[下载次数: 80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

盛明泉;鹿晓晴;胡中应;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区域和收入差距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中部地区及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劳动力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且无明显门槛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2025 年 05 期 v.39 ; 安徽省高校科研计划重大项目“人才配置失衡矫正、创新突破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2024AH040265)
[下载次数: 1,30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明翠琴;彭宏亮;

区域创新在引领我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能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三条路径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政府干预程度高、金融发展水平高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持高的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效应远大于对本城市的影响效应。

2025 年 05 期 v.3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双碳’目标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治理的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22CGL060)
[下载次数: 5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开放与创新

高管团队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基于战略参考点理论的实证研究

刘世洁;何佳讯;

文章以2009—2023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的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理工科背景能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商科背景能显著促进企业利用式创新;商科与理工科复合背景、管理职业与理工科背景的复合交互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拓展研究发现:战略柔性能够在高管团队复合知识结构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与非民营科创企业相比,民营科创企业的产权性质强化了高管团队的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与单一的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相比,双元创新协同对科创企业成长性影响更显著。

2025 年 05 期 v.3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工智能对齐计算:品牌价值观的‘新基建’、智能产品开发与智能生态品牌战略研究”(72472052)
[下载次数: 47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跨行政区域创新合作能否促进产业价值捕获?

郝政;倪良新;潘琳;

跨行政区域创新合作为高技术产业价值捕获注入活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高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特征及其对产业价值捕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规模持续扩大,合作关系呈现集聚到分散的演变趋势;跨行政区域创新合作可以促进城市的高技术产业价值捕获;合作网络的节点属性效应和环境支撑效应协同驱动产业价值捕获,有三种区域创新合作路径可以提升安徽省部分城市的高技术产业价值捕获能力。由此,从战略协同、要素协同、高地共建和机制重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5 年 05 期 v.39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扬皖所长协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AHSKD2023D03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促进安徽省高技术产业价值捕获的机理与政策保障研究”(AHSKQ2023D132); 安徽省社科联创新课题“安徽省科技投入机制与成果转化路径研究”(2021CX068)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4 03 02 01
202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5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5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S1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S2 S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06 05 04 03 02 01
1997 06 05 04 03 02 01
1996 06 05 04 03 02 01
1995 06 05 04 03 02 01
1994 06 05 04 03 02 01
1993 06 05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S2 S1 04 03 02 01
1990 04 03 02 01
1989 S1 04 03 02 01
1988 S1 04 03 02 01
1987 04 03 02 01
1986 0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明翠琴;彭宏亮;

区域创新在引领我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能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三条路径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政府干预程度高、金融发展水平高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持高的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效应远大于对本城市的影响效应。

年 期 ;
[下载次数: 50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

盛明泉;鹿晓晴;胡中应;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区域和收入差距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中部地区及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劳动力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且无明显门槛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年 期 ;
[下载次数: 1,29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韧性——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检验

肖霞;梁梦如;

随着全球经济复杂性日益增加,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源泉。文章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法和双重差分(DID)模型,结合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实践经验,并依托2008—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韧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韧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这主要归因于技术创新与管理效率的双重优化,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效应呈现显著异质性特征,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以及规模较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供应链数字化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实际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年 期 ;
[下载次数: 2,9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引致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的理论纵深——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理论阐释

米加宁;李大宇;董昌其;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要素的崛起和价值机制的重构深刻改变生产要素禀赋和价值实现机制;以人民为中心构成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些变化标志着生产力要素正经历从物质型、资源型向智能型、数据型的系统性、革命性重构,生产关系正经历从资本逻辑向创新逻辑、从物质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调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对于破解现实发展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年 期 ;
[下载次数: 8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管团队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基于战略参考点理论的实证研究

刘世洁;何佳讯;

文章以2009—2023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的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理工科背景能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商科背景能显著促进企业利用式创新;商科与理工科复合背景、管理职业与理工科背景的复合交互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协同。拓展研究发现:战略柔性能够在高管团队复合知识结构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与非民营科创企业相比,民营科创企业的产权性质强化了高管团队的复合知识结构对科创企业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与单一的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相比,双元创新协同对科创企业成长性影响更显著。

年 期 ;
[下载次数: 45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大股东股权质押、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

王斌;宋春霞;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2015 年 08 期 v.29;No.224 ;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JGA011);; 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GZ20131002);;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5030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303)
[下载次数: 8,642 ] [被引频次: 1,101 ] [阅读次数: 7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郑超,黄攸立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四百多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与分析 ,找出了当前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001 年 S1 期 ;
[下载次数: 7,558 ] [被引频次: 849 ] [阅读次数: 10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税收优惠、创新产出与创新效率——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证检验

贺康;王运陈;张立光;万丽梅;

定量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对于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样本数据,创新性地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起到了预期效果,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存在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市场化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效果更好。文章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并对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2020 年 01 期 v.34;No.27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管权力约束情景下国有企业党委治理功能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18CGL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货币政策动态演化的公司融资行为研究”(71702209)
[下载次数: 10,302 ] [被引频次: 453 ] [阅读次数: 10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分拆上市对企业集团价值的影响

徐宗宇;孙敏;刘耀淞;杨捷;

文章以2000—2018年沪深两市A股进行分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分拆上市对企业集团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分拆上市效果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分拆上市后,企业集团价值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拆上市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三条路径正向影响企业集团价值;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拆上市对企业集团价值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丰富了分拆上市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为运用分拆上市实现价值增值、完善分拆上市监管体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2022 年 03 期 v.36 ; 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项目“分拆上市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2019ZCYJ11)
[下载次数: 8,504 ] [被引频次: 421 ] [阅读次数: 9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白福萍;刘东慧;董凯云;

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文本挖掘方法获取年报披露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各阶段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都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其中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的绩效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的路径促进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和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路径抑制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情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以及环境动态性更强的样本中,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更明显的提升效应。

2022 年 09 期 v.3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资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研究”(20BGL087)
[下载次数: 25,366 ] [被引频次: 395 ] [阅读次数: 18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白福萍;刘东慧;董凯云;

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文本挖掘方法获取年报披露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各阶段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都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其中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的绩效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的路径促进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和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路径抑制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情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以及环境动态性更强的样本中,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更明显的提升效应。

2022 年 09 期 v.3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资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研究”(20BGL087)
[下载次数: 25,366 ] [被引频次: 395 ] [阅读次数: 18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对上海的经济效应评价——基于“反事实”方法的研究

周明升;韩冬梅;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其在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金融改革核心领域先行先试,推出多项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举措。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政策效果如何,对上海经济产生什么效应,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运用"反事实"方法,将金融开放创新作为内生变量,通过"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变化→上海市GDP等经济指标变化"的路径,就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对上海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拉升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季度增长率4.32个百分点,对上海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8.39%,已经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

2018 年 08 期 v.32;No.260 ;
[下载次数: 15,240 ] [被引频次: 43 ] [阅读次数: 10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

傅为忠;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021 年 12 期 v.35 ;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科学类项目“开发区‘多评合一’制度及平台建设”(JS2018AFKJ0182);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常态下科技支撑皖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S2016AKRK0025)
[下载次数: 14,840 ] [被引频次: 195 ] [阅读次数: 10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

廖信林;杨正源;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2015—2019年苏浙沪皖全域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测度样本城市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测算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水平的具体效应,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其实现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应和路径显著。具体来看,数字经济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生产成本降低效应和创新发展驱动效应三条路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地理区位异质性上看,由于江苏、浙江产业基础、技术能力和资金较为充裕,数字经济对两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为突出。

2021 年 06 期 v.35 ;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政府R&D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机理及效应研究”(17YJCZH102);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长三角城市群房价分化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1808085MG218);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时代中国财政政策作用空间及其调控机制优化研究”(1908085MG231);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新时代完善我国财政政策调控机制研究”(gxyq2019024);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XSKY2103ZD)
[下载次数: 14,006 ] [被引频次: 285 ] [阅读次数: 9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经济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陶爱萍;张珍;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文章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在服务出口方面,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相较于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在进口方面则相反;一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仅受到本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也会受到来自邻国或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且这两种影响效果在短期内更加明显,长期虽会略有减弱但持续存在。研究结果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022 年 05 期 v.36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化社会中的开源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18BJY029)
[下载次数: 11,585 ] [被引频次: 120 ] [阅读次数: 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最新动态

友情链接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 华东经济管理
创办日期: 1986
主管部门: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刊期: 月刊
电话:0551-63774487、63774492
Email:hdjjbjb@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014/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5097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